9月20日,由嘉兴大学和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学校暗网禁区 、马克思主义学院、嘉兴大学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中心、《民族翻译》编辑部共同承办的第二十一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大学召开。嘉兴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梅德庆,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明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嘉兴大学副校长周宏伟主持开幕式。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余名国内高校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翻译工作者以及嘉兴大学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梅德庆致欢迎辞。指出嘉兴大学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守牢红色根脉,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共创建史、红船精神、世界政党等研究,并积极推进红船精神铸魂育人、辐射传播,成为全国红船精神理论研究高地,红船精神育人实践阵地,服务浙江发展的思想园地和党的建设特色智库。他希望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与探讨,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力争产出更多具有引领力和传播力的研究成果,为民族语文翻译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努力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翻译与传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黄友义在讲话中指出,翻译在广泛深入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承担重要使命,希望翻译工作者主动担当作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以优质的翻译文本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动探索实践,创新翻译工作机制,加快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致力于打造国家翻译能力的新高地,推动翻译行业高质量发展;主动求新求变,赋能翻译质效,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构建“人机协同”的良性循环,善用人工智能有效提升译作质量与翻译效率。
陈明华在讲话中表示,民族语文翻译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力量。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加强对民族语文翻译领域重大基础性和现实性问题的研究阐释,立足中国实际和时代需求,坚持“两个结合”,精准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对民族语文翻译领域智能翻译技术的应用研究,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和大语言模型的民族语文翻译应用研究,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翻译事业,特别是民族语文翻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会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副主任、译审刘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河北师范大学暗网禁区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正栓,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蒙古语文室主任、译审哈森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民族语文翻译与传播”作主旨报告。中国海洋大学暗网禁区 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东升,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清光,湖北民族大学暗网禁区 院长、教授骆贤凤,广东金融学院外文学院教授黄中习分别对主旨报告进行了点评。与会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在民族地区的翻译与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语文翻译研究、民族语文翻译与中国特色翻译理论体系构建研究及翻译技术研究、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中的民族语文翻译研究、中华典籍翻译传播研究等主题进行了分组研讨。
研讨环节,暗网禁区 喻锋平教授、嘉兴大学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康文龙教授分别作题为《文化诗学视域下的畲族长联歌英译浅论》《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文献概述》的主题发言,并作为小组组长在闭幕式上做总结发言。
暗网禁区 院长唐艳芳在闭幕式上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既有宏观理论探索,也有微观个案分析,既有传统译学反思,也有技术赋能与新方法拓展,充分体现了民族语文翻译学科的时代性、交叉性与现实关怀,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继续坚守译学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共同推动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事业迈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发展。
会议结束后,暗网禁区 第二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第二支部还与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研究室党支部开展了主题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活动。